專家表示7月11日正式入伏
近期,北方多地迎來40℃及以上高溫天氣,部分地區(qū)打破歷史同期高溫極值紀錄,有人疑惑,這么熱是不是入伏了?專家表示7月11日才正式入伏。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7月11日正式入伏,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專家表示7月11日正式入伏
天文科普專家明確表示,現(xiàn)在距離入伏還有一段時日。7月11日才開始正式入伏,今年三伏依舊是40天。這也是從2015年以來連續(xù)第九年三伏長達40天。
入伏指的是什么
入伏,是指進入“三伏”的意思。民諺 “夏至三庚數(shù)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jù)。歷書規(guī)定:“夏至三庚便數(shù)伏”,意思是說,“從夏至日”開始往后數(shù),數(shù)到第三個“庚日”便開始入伏了。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的“干支紀日法”中帶有“庚”字頭的那一天。
俗語說:“夏至三庚便數(shù)伏。”意思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個庚日是初伏的第一天。
今年的夏至是公歷6月21日,從夏至日算起,第一個庚日(庚戌日)便是6月21日;第二個庚日(庚申日)是7月1日;第三個庚日(庚午日)是7月11日,于是7月11日就成了今年初伏的起始日。
初伏持續(xù)的時間固定為10天,所以今年的初伏就是從7月11日至7月20日;末伏,是立秋之后第一個庚日。今年立秋是8月8日,往后找到的第一個庚日(庚子日)是8月10日,這一天就是末伏的第一天。末伏持續(xù)的時間也固定為10天,所以今年的末伏就是從8月10日至8月19日。
三伏又分為初伏、中伏和末伏,俗語說“熱在三伏”。中國天文學會會員、天文科普專家修立鵬介紹,伏的日期是我國古人按照干支紀日法推算的。干是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支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人使用天干與地支的組合來表示日期,六十為一個周期,稱為六十甲子。
三伏天哪個伏天最熱
三伏天分為初伏、中伏、末伏,其中中伏是最熱的時候。
中伏天是地表濕度最大的時候,每天吸收非常多的熱量,但是散發(fā)出的熱量又比較少,使得地表層的熱量一直積蓄,難以揮發(fā),自然熱量不斷增高,天氣也就逐漸熱了起來。到了夏季,雨水較多,空氣濕度大,熱空氣難以上升,下沉氣流使得地表輻射溫度增加,天氣就更加炎熱。
在中伏天里,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溫,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減少戶外運動,另外一定要多喝涼白開,但是要少喝冰鎮(zhèn)飲品。在飲食上多吃清淡,夏季水果食用適量,能夠達到一定的降溫目的。
三伏天要怎么調(diào)理身體
1、飲食:三伏天期間,溫度比較高,且空氣比較潮濕。此時建議患者及時調(diào)整飲食,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增強身體抵抗力。避免吃刺激性的食物,比如辣椒、火鍋等,防止出現(xiàn)上火癥狀。多喝水,補充足夠的水分。
2、運動:三伏天可以在早上或者晚上進行適當運動,比如慢跑、打羽毛球等,增強身體素質(zhì),提高身體抵抗力,增強身體免疫力。
如果出現(xiàn)不適癥狀,建議患者及時去醫(yī)院,選擇合適的藥物,進行相應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