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大海里的“中國星”
7月10日消息,國際編號為381323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樊錦詩星”。除“樊錦詩星”外,還有許多以中國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致敬這些最閃亮的星!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星辰大海里的“中國星”,希望能幫助到大家!
星辰大海里的“中國星”
7月10日,敦煌,樊錦詩從事敦煌文物工作60年座談會上,編號381323小行星比正式為“樊錦詩星”。
據悉,“樊錦詩星”小行星距離地球最遠7.27億公里,最近2.24億公里,平均速度為每日141萬公里,繞太陽一周需要5.66年。
樊錦詩是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在敦煌工作整整60年,曾獲得“文物保護杰出貢獻者”國家榮譽稱號,被稱為“敦煌的女兒”。
1987年,莫高窟被批準列為我國首批世界文化遺產,申遺的申報材料就全部是樊錦詩手寫的。
利用所獲獎金及個人積蓄,樊錦詩曾向北京大學捐資1000萬元支持敦煌學研究,最近又向中國敦煌石窟保護研究基金會捐資1000萬元,用于敦煌文物事業(yè)發(fā)展和急需人才培養(yǎng)。
“381323”這個編號,也被賦予了特殊的含義:
38年出生的江南女子,1輩子用心守護敦煌石窟,段文杰之后擔任敦煌研究院第3任院長,橫跨自然與人文科學2大領域,在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弘揚3個方面做出杰出貢獻。
有哪些中國人名字命名的小行星
1999年10月,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原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將其發(fā)現的國際編號為8117號的小行星命名為“袁隆平星”。
1999年10月,國家天文臺將其發(fā)現的國際編號為7681號的小行星命名為“陳景潤星”。
2001年8月,紫金山天文臺將其發(fā)現的國際編號為3763號的小行星命名為“錢學森星”。
2003年10月,國家天文臺將國際編號為25240號小行星命名為“錢三強星”。
2012年6月,根據國際天文聯合會第77508號《小行星通報》,小行星第148081號正式命名為“孫家棟星”。
2016年1月,五位著名科學家小行星命名儀式在京舉行,第31230號小行星命名為“屠呦呦星”;第32928號小行星命名為“謝家麟星”;第9221號小行星命名為“吳良鏞星”;第12935號小行星命名為“鄭哲敏星”;第317452號小行星命名為“吳汝康星”。
2018年9月,國際永久編號為79694號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南仁東星”。
2020年8月,國際永久編號為317452號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吳汝康星”。
2020年9月,國際永久編號為281880號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吳偉仁星”。
2021年7月,國際編號為347336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張彌曼星”。
2023年5月,國際編號為355704號的小行星正式命名為“王應睞星”。
小行星是什么
小行星(Asteroid或Minor planet)是指太陽系內類似行星環(huán)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的天體,絕大多數的小行星都集中在火星與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
小行星的名字組成
小行星的名字由兩個部分組成:前面是一個永久編號,后面是一個名字。每顆被證實的小行星先會獲得一個永久編號,發(fā)現者可以為這顆小行星建議一個名字。這個名字要由國際天文聯合會批準才被正式采納,原因是因為小行星的命名有一定的規(guī)則。因此絕大部分小行星沒有名字,尤其是永久編號在超過10000的小行星。
用名字命名小行星的意義
各類天體中,只有小行星可以根據發(fā)現者的意愿命名,通過國際天文聯合會審核批準后生效,具有唯一性、永久性,是極高的國際榮譽,可以永載天文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