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科學的心得體會
關于科學的心得體會篇1
古人云:“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學風是一所學校的靈魂和氣質,也是學校的立校之本。學風是學生綜合素質的集中反映,既體現著學生的外在形象,又體現著學生的內在素養(yǎng)。優(yōu)良的學風是激勵學生奮發(fā)向上、努力成才的'無形而強大的精神力量,是學校提高育人質量的重要保證。我校大力倡導優(yōu)良學風,著力整頓課堂秩序,嚴格教學紀律,為同學們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但是,我們看到依然存在著同學上課遲到、早退、曠課、課堂睡覺、玩手機、沉迷網絡游戲、考試作弊等現象,這些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重視,我們需要自覺遵守紀律,并督促同學,共同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構建良好的學風。在這里,學生會就學風建設向同學們提出以下倡議:
一、嚴格遵守學校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嚴格做到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老師講課時認真聽講,課堂上手機關機,不影響其他同學聽課及老師教學。
二、嚴格遵循考風考紀,誠信考試,遵循考試管理規(guī)定,嚴肅考場紀律,堅決抵制考試作弊現象。
三、嚴格遵循教室管理規(guī)定,不帶食物進教室,不在課堂上飲食,保持教室清潔衛(wèi)生。
四、加強班級團結,在學習、工作、生活等各個方面相互交流、互幫互助。
五、發(fā)揮學生干部的作用,嚴于律己起帶頭表率作用,為學風建設樹立典范。
六、養(yǎng)成文明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學會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按時作息,不沉迷網絡,營造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圍。
七、積極配合學校學風建設工作的開展,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
我們還呼吁,當你身邊有影響我們的學風、班風、校風的行為發(fā)生時,希望你能夠站出來及時制止這些違反校紀校風的行為,為維護我們良好的學習氛圍貢獻一份力量。
親愛的同學們,時代要求我們必須成為高素質的人才,遵守學校的規(guī)章制度,維護良好的學風、班風、校風,這不僅為我們的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也是我們良好素質的直接體現。讓我們攜起手來,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用我們每一個人的實際行動為形成優(yōu)良學風、優(yōu)良校風貢獻力量。
關于科學的心得體會篇2
“學風建設需要教、學、管三管齊下,而且必須長期堅持不懈,持之以恒”,3月14日人文與發(fā)展學院分黨委副書記景發(f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該院學風建設工作做出了如是概括,并就教、學、管三個方面的工作分別進行了介紹。
學風建設首先要考慮的是,教師如何將學生吸引到課堂上去,這就是“教”的問題。據景發(fā)介紹,人文與發(fā)展學院在師資力量相對比較薄弱的情況下,正在逐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提高“教”的質量。包括加大引進人才的力度,加大對一線教師的業(yè)務培訓力度,加強開展教師的教學研討工作。另外,還逐步形成了針對教師教學的考核審評制度,對教師的責任心、教學態(tài)度、教學水平等進行評價。按照學院04年5月第一屆教代會已經通過的《關于加強人文與發(fā)展學院學風建設的方案》,學院學生工作系統(tǒng)將組織學生每個學期對教師的教學效果開展評價,對于連續(xù)兩次被學生評價為不合格者,學院將暫停其教學活動。學院一系列的工作相信對于此激勵和約束教師規(guī)范自己的教學行為,以高度負責的態(tài)度為學生傳授知識并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有積極的作用。
抓學風,第二個因素是“學”的問題,也就是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問題。人文與發(fā)展學院的學生群體有一些鮮明的特點,他們思想活躍,對于參與社會工作等歷來都有很高地積極性,但同時也因為進入大學時第一專業(yè)志愿率較低,專業(yè)調劑率教高,而且由于社會對學院認知度不高造成的畢業(yè)生就業(yè)難等問題一直使部分學生的學習熱情受到影響。針對上述問題,人發(fā)學院開展了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工作,包括長達一年的“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和各類獎懲機制。
為幫助新生盡早適應大學生活,熱愛所學專業(yè),人發(fā)學院從03級新生入校開始,就制定了長達一年的系列新生入學教育工作,分為“認識大學、熱愛專業(yè)、端正態(tài)度”、“認識自我、關愛自我、明確目標”、“我看大學的方方面面”三個階段開展。教育內容包括“專業(yè)動態(tài)、前景”、“人格傾向和心理調試”、“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人與社群”等等。通過近兩年的工作,入學教育的效果還是非常明顯的。
在獎勵機制上,人文與發(fā)展學院主要抓住獎學金評定和優(yōu)良學風班建設兩項工作,努力在全院營造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關于獎學金的評定工作,景發(fā)說:“我院對獎學金的評定從04年開始進行了新的調整,打破了以往以班級為單位的的平均主義,而是以同年級同專業(yè)的所有學生為競爭單位,這對于同學們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學風競賽大有好處?!倍鴮τ趦?yōu)良學風班的建設,人文與發(fā)展學院也有自己的特色。景發(fā)說,從04年開始,學院將學校規(guī)定的優(yōu)良學風班的比例由原來的20%擴大到60%,前20%為校級優(yōu)良學風班,后40%為院級優(yōu)良學風班。被評為院級優(yōu)良學風班的班級可以一次性得到獎金600元,而校級的在學校獎勵之外,學院也會增加200—300元不等的獎勵。此舉大大增加了優(yōu)良學風班的建設效果。
在“管”的方面,景發(fā)介紹說,人發(fā)學院建立了以分黨委、分團委、學生會、班主任、學生助管、學生黨員為主的一支抽查隊伍,定期不定期抽查課堂和宿舍,以抽查宿舍為主,將抽查情況認真詳實記錄并直接與班級和個人的獎懲掛鉤。景發(fā)說,有些人認為大學生沒有必要去“管”,但從實際情況看,“管”又是必要的,不管絕對不行,需要討論的問題僅是如何管的問題,而不是要不要管的問題。
關于學風建設,景發(fā)說,他最想說的話是:“要真抓實干,切忌走過場;要有打持久戰(zhàn)的思想準備并為之建章立制;要不斷分析學風建設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并實事求實的采取相應的治理措施;各學院情況不同,抓學風的辦法和著力點也可能會不大相同?!本鞍l(fā)最后仍然強調說:“抓學風,應該同時注重‘教’、 ‘學’、‘管’三個方面,否則,從長期來看,效果可能會受到影響?!?/p>
關于科學的心得體會篇3
任何一種教育其目的是培養(yǎng)終身的學習者。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樹立終身學習觀念,不斷補充更新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更新觀念,拓展知識面,不斷提升自己的整體素質,始終跟上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成為熱愛學習、終身學習的楷模。暑假里我認真學習了《小學科學(3-6年級)課程標準》,通過學習,收獲頗多,獲益匪淺。我體會到:新課標用高度概括的語言,表述了科學課程的性質是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基本理念是小學科學課程改革總的思想和原則。它是現代科學、現代教育的新思想和新觀念的反應,是課程標準其他部分的總綱。全面認識和理解課程的基本理念,就能從整體上把握課程標準的精神實質,這對于學習、掌握、實施課程標準其它部分的內容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稑藴省窂娬{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科學課程應具有開放性,科學課程的評價應能促進科學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的基本理念。通過學習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從“以教師教為中心”轉向“以學生學為中心”。
葉圣陶說過,他并不稱贊某老師講課時有怎樣的最高藝術,“最要緊的是看學生,而不是光看老師講課。”一堂課究竟怎么上?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是課堂的中心,教師牽著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長此以往,學生習慣被動地學習,學習的主動性也漸漸喪失。顯然,這種以教師“講”為中心的教學,是不利學生的潛能開發(fā)和身心發(fā)展的。比如常見的語文閱讀教學,教師過多的講解、分析和說明常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從而喪失了學習的積極性。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從教學觀念上來看,教師仍然把自己作為教學的中心,擔心學生讀不懂課文,于是就包辦代替,結果適得其反。用現代教育思想來看,不僅要看“教”,而且要看“學”。而且要從學生如何學這個基點上來看教師怎樣教。
二、從“以教師講授為中心”轉向“以探究為核心”。
小學科學新課標指出:小學科學課程的基本理念是以探究為核心,以培養(yǎng)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茖W活動的本質在于探究,科學教育只有引導學生通過科學探究來發(fā)展其科學素質,才能實現科學本質與教育宗旨的內在統(tǒng)一。因此,小學科學課程應以探究為基礎,引導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科學習慣,是向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一種手段,是以從培養(yǎng)學生科學習慣出發(fā)向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從這個意思上講,科學課的學習習慣直接影響著學生進行有效性的科學探究,也間接地影響著科學學習習慣、科學方法、科學能力、科學態(tài)度及科學精神等科學基本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1、探究是科學學習的目標。當今世界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只有培養(yǎng)具有一定科學素養(yǎng),敢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人,才能適應社會與經濟發(fā)展的需要。充分利用兒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對他們進行科學知識學習的啟蒙教育是適合其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所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是科學課程在小學生素質發(fā)展中所應起作用的科學定位??茖W素養(yǎng)的內涵在科學課標中,包含為:“科學探究,情感與態(tài)度,科學知識”三個方面。情感與態(tài)度是科學學習的動力,科學知識是科學學習的材料,而科學探究是科學學習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是科學學習的目標之一。小學生在科學知識的認識過程中,通過探究,培養(yǎng)探究的樂趣、信心和認識事物的科學態(tài)度,科學知識又是通過探究而獲得。所以達成了探究的目標,才能真正體現科學學科的意義。
2、探究是科學學習的方式。以往我們更多關注的是學習的結果,而忽略了學生是通過什么樣的學習方式和方法來學習的,死記硬背得到的結論,掩蓋了學生在學習方式上存在的問題,所以關注學生探究的過程與方式是引導學生學會探究的關鍵。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學生學習科學知識是接受的過程,更是發(fā)現和創(chuàng)造的過程。因此,科學教學的最好方法就是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主動去探索,體驗未曾經歷的獨特經歷??茖W課程應該為兒童提供充分探究的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科學學習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因此,科學探究是學生科學學習的核心方式。
3、親身經歷探究活動是科學學習的主要途徑。把以"教學"為中心的課堂活動轉變?yōu)橐?quot;探究"為軸心的科學活動,即關注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經驗,又要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運用多種感官在活動中參與知識的發(fā)生和再創(chuàng)造過程,注重讓學生自己去探究、理解和掌握科學知識、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親自體驗探究成功的喜悅。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提出問題的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
在教學中運用“探究”給我的啟發(fā)很大,使我覺得這樣真的會讓學生走出課堂,面向社會,關注環(huán)境,關注自然,關注人類的發(fā)展,關注自己的發(fā)展??茖W探究活動也由教室擴展到社區(qū)乃至整個社會,使課內、課外、生活、社會互相結合。真正在體現了“做中學”。讓科學成為做的科學,而不是紙上談兵。發(fā)展了學生的探究能力,才能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我們的科學課才是真正地在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發(fā)展。
三、從“封閉的課堂模式”轉向“開放的課堂模式”。
教師要是能夠打破束縛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條條框框,開創(chuàng)一種嶄新的教育教學方法,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和思維定會得到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注重向學生傳授知識,目的是要孩子知道知識是什么。隨著教育教學的不斷改革和發(fā)展,我們把認識知識是什么,傾向于研究問題為什么會這樣。在教學生知識的同時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綜合分析等更方面的能力。
在課堂上,師生之間應該是平等關系,老師是在和學生一起學習、共同探討,這樣才會使孩子們的身心得到徹底解放。因為多問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所以他們的許多想法和做法是不合常理的。教師要打破常規(guī),千萬不能怕課堂紀律“亂”而過多地限制他們,要讓學生放開膽子活起來,課堂上允許學生提出質疑,還可以隨時發(fā)表個人的見解,同學之間的辯論。在這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中,學生當然會感到新鮮、很刺激。才能以良好的心態(tài)去主動學習,學習的主動性有了,學習的自覺性就會提高,學生主動探索真理的能量就會被最大限度地釋放出來,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
關于科學的心得體會篇4
我參加了在中心小舉行的小學科學“三好一星”示范課。通過聽課、評課等教研活動,感觸頗多,受益匪淺。先將自己的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本課是尹楠老師的《聲音是怎樣產生的》,這是小學四年級科學的內容。尹老師在導入時首先采用多媒體課件發(fā)出各種聲音:聽力大考驗;讓學生思考哪些物體沉,哪些物體浮;然后啟示學生生活中有哪些沉浮現象學生思考作答。在新授時,教師帶來許多物品,讓學生猜想誰沉誰浮,然后學生分組完成試驗,驗證猜想的效果,最后得出結論和總結。
在整個過程中,除了老師的備課和常規(guī)教學環(huán)節(jié)、課件等準備的非常好之外,我感受最深的是老師的鼓勵性語言;在整個授課過程中,尹老師一直貫穿鼓勵性語言。比如說:真好!真的好棒!咱們比一比哪個小組完成的最快!等,老師對學生的鼓勵性語言就是一種激勵和贊賞,學生會感受到強大的推動力,這就是教學理念改革的一種體現;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應當學習、學會用這種方法,而不應每每都是嚴詞措句,整天讓學生看不到自己的老師有高興的時候。記得我的一位同事高老師曾經說過:好學生是夸獎出來的。如果孩子有不足或錯誤,要委婉的指出;讓孩子感受到哪些地方是不對的,她會覺得自己很不好;這樣就大大的培養(yǎng)了孩子的自信和自強,對孩子一生的作用將是巨大的。
老師在講學的過程中的很大優(yōu)勢就是親和力,對小孩來說是很重要的,無形之中他覺得很愿意去接近你。尹老師在授課時就注意了這一點,他始終面帶微笑。體現出了他的嫻熟的駕馭課堂的能力,非常的沉穩(wěn)和從容。這一點值得我們學習;在評課時,有的老師就說:尹老師就是我崇拜的偶像!尹老師的課不能不說是一堂高質量的課!當然,也有不足的地方,就不一一分析了。
總之,我聽完這節(jié)課后觸動很大,包括其他老師的評價都使我收獲頗豐,我一定在今后教學工作中學習他們的有點,改進自己的不足,盡心竭力把科學教學工作做的更好一些,把咱們的孩子真的引向科學的殿堂,讓他們感受到科學的樂趣,做一個合格的科學老師。
關于科學的心得體會篇5
今年很有幸,參加了上海市教育科研骨干培訓班的學習,聆聽了很多專家老師富有見地的講座,實地參觀了解了童的夢幼兒園混齡的研究,與幼兒園的同行們共同探討了自己在開展教育科學研究中的困惑、獲得的經驗,使我對教育科研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下面來談談我的一些成長感悟:
一、認清了開展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轉變了觀念。
曾經,我和大多數一線教師一樣,也非常害怕做課題。覺得教育科研與我無關,覺得這是專業(yè)的教育科研人員的事。雖然也嘗試著在做一些課題,但更多時候是為了完成一些“任務”、為了評職稱,有些“被逼無奈”。其實,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是新的社會歷史時期對教師素質提出的新的要求,是促進教師教師專業(yè)水平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是促進教學質量提高的有效保障。因此,一線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是非常必要,也是非常重的。這一認識,是我在聆聽了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王潔老師關于《教師在教育行動中成長——校本教研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報告、王建軍關于《教師研究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報告后獲得的。
隨著教育本身的發(fā)展,社會各界對教育的期望越來越高,日益頻繁的教育改革對教師的專業(yè)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因此,教師要擁有完善的專業(yè)特性,要理解自己的課堂和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要成為批判地、系統(tǒng)地考察自己教育教學實踐的研究者。這就需要我們教師認真的去開展教育科研,以教育科學理論為武器的,有目的、有計劃地用科學的態(tài)度認識教育現象提煉教育經驗,探索教育規(guī)律,讓教育科研來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工作,使教育科研真正做到來源于實踐,又應用于實踐。
二、想通了教育科研的課題就在我們的身邊,明確了定位。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教師怕做課題,是因為感到教育科研無從下手,不明白教育科研工作到底該干些什么,找不到課題的切入點在哪里。上海市教科院顧泠沅老師關于《來自學校的挑戰(zhàn)》的報告、上海市靜安區(qū)教育學院附屬學校張人利老師關于《后“茶館式”教學——“輕負擔、高質量”的研究實踐》的報告,讓我看到了,其實課題就在我們身邊。就以靜安區(qū)教育學院附屬學校開展的“茶館式”教學研究為例,他們在日常的課堂教學中發(fā)現了4個較為突出的問題,然后從目標維度、空間維度、時間維度出發(fā)來尋找研究的方向,通過分析、歸納確定了“后“茶館式”教學”為研究的方向。也就是說要從自身的存在的問題出發(fā)來選擇研究的方向。這一點童的夢幼兒園的園長也給我們做了很好的闡釋。她們將在教學中發(fā)現的“怎樣利用混齡活動提高教學活動質量、促進幼兒更好的發(fā)展”這一問題立為了幼兒園的課題,通過課題研究找出了一些操作的模式,在實踐中一一進行科學的驗證,使得混齡成為了他們幼兒園的教學特色,也成為了這一研究領域的權威。
是的,其實教育科研課題就在我們的身邊。特別作為幼兒園的一線教師,我們的教育科研活動與專家學者的專業(yè)理論研究是不同的,我們進行教育科研必須結合自身的特點,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我們開展教育研究的問題或者說方向應該來源于自己或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之中,比較具體的應用性問題。我們可以梳理一下目前幼兒園開展的各項活動中、教師的發(fā)展過程中、幼兒園的管理中、家園合作中是否有值得關注的點。如角色游戲中怎樣培養(yǎng)幼兒的交往能力、如何家園共育優(yōu)化幼小銜接、怎樣為小班幼兒創(chuàng)設生活化的環(huán)境等等。這些都可以成為我們研究的課題??偠灾?,我們幼兒園教師教育科研課題的“源頭活水”就是自己的教育生活——在日新月異的教育實踐中發(fā)現問題,在豐富多彩的問題中選擇課題,我們的研究就應該從點滴開始。
三、梳理了開展教育科研的過程、內容與方法,找到了門路。
完成了選題,明確了研究的方向,那么接下來該怎樣制訂課題實施計劃、撰寫開題報告?怎樣實施課題,進行過程管理哪?這些疑惑,浦東教育發(fā)展研究院李忠老師、上海市特級教師徐匯區(qū)教育科學研究室主任張才龍老師、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教研究所胡興宏老師為我們進行了較為完整的解答。特別是胡興宏老師關于《課題研究的啟動階段》的報告,從重新審視和調整研究方案、課題研究內容的分解與細化、確定研究工作的推進策略三大步驟,闡述了在制訂課題實施計劃、撰寫開題報告后的課題研究啟動階段我們該做些什么,使我對如何開展“教育科研”的認識逐步清晰。通過專家們系統(tǒng)的梳理,我感覺自己跳出了狹礙的教育科研觀,進一步理解了“什么是學校教育科研”,明確了教育科研的定義是“有計劃、有目的地探尋未知的教育規(guī)律,并且將它納入教育科學體系,指導教育實踐的過程”,了解了“教育科研如何選題”、“教育科研的三大原則”、“如何設計學校教育科研的課題”、“課題設計的內容包括什么”、“課題設計的要求”、等內容,讓我清晰了開展課題我該做些什么、怎么做,找到了做課題的門路,為我今后開展教育科研指明了方向。
四、明確了教育科研論文的寫作要求,理清了思路。
一直以來,研究論文的寫作是我的薄弱環(huán)節(jié),有很多想法,但是寫起來總是感覺不到位、不清晰。而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教所張肇豐《教師的研究與寫作(教師研究的特點、方法與語言)》、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徐斌艷教授《聚焦學校課題研究提高課題論文撰寫能力》的講座,使我對研究論文該如何撰寫有一些清晰的了解。特別是“問題提出”如何寫,專家給出了較明確的答案:要從核心問題出發(fā),教師為什么要從事(課堂教學)研究?(課堂教學)研究的核心問題有哪些?常用的教育教學研究方法有哪些?專家們結合“浙江余姚初中數學分層次教學的調查”這一案例進行了研究方法的分析,使我明確了不同研究方法的作用。結合“在問題情境中引導學生學會探究”案例,提出了“帶著批判質疑的眼光感悟和分析”的要求,即要求用理論指導和解釋實踐;要求教師論文語言要用自己的語言,講述自己的實踐,不刻意追求理論性、學術性;要力求平實,流暢,生動,為了理清了研究論文寫作的思路。
通過這次的學習和培訓使我清晰地認識到,要使自己與時俱進,提高自己的教科能力,就要采用反思——行動——再反思的研究模式從實踐中汲取營養(yǎng),以更新教育理念,活化教育內容,實現教育科研的不斷深入與自己專業(yè)的持續(xù)成長。而我也會將這次學習當作一次提升自己教育教學研究水平的契機,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養(yǎng),在成為研究型教師的道路上不斷探索,努力成為一名新興的研究型骨干教師。
關于科學的心得體會篇6
“道德”一詞可追溯到中國古代思想家老子《道德經》一書。老子說:“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而常自然?!逼渲小暗馈敝缸匀贿\行與人世共通的真理;而“德”是指人世的德性、品行、王道。“道德”往往代表著社會的正面價值取向,起判斷行為正當與否的作用。作為一個具有五千年歷史文明的大國,自古以來就流傳著以德先行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道德和誠信是每個人立于世間的基本品格,形成了人們對于是非善惡的判斷標準,是調節(jié)人與人之間利益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道德可以約束每一個社會成員的行為,高的道德標準造就卓越的人格品質。對于學者而言,科學道德規(guī)范尤為重要??茖W道德是社會道德在科學技術活動中的表現,主要是指科研活動中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規(guī)范、行為準則和應具備的道德素質,既表現為科技工作者在從事科學技術活動時的價值追求和理想人格,也具體反映在指導科技工作者正確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之間相互關系的行為準則或規(guī)范之中??茖W精神是科學道德的思想內核,科研倫理是科學道德在倫理層面的反映,科研不端與不當行為是科研活動中背離科學道德的負面表現,科研規(guī)范是科學道德在科研活動中的具體要求和行為指南。近年來,由于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觀念已經作為主流思潮深入人心,部分群體因為膚淺的理解這個觀念陷入了盲目追求經濟而不顧道德建設的地步,使得人心浮躁、為求名求利而不擇手段。對于一名學術研究者,一旦被這種思想所蠱惑,就將必然的喪失學術良知,做出有違學術道德的事情。近幾年,不斷有高校教授甚至是一些身居要位的領導被曝出抄襲等種.種丑聞,這也使得他們的為自己行為付出了極大的代價。這些事實教育了每一個學術工作者,學術的生命力在于求真求是求實,每一位科學工作者他工作的神圣之處正在于,他們正在使用人類科學發(fā)展的最新成果來揭示這個未知世
界的下一個真相,而這個過程有不得半點弄虛作假,那些搞科研不為科研只為名利的淺薄思想只會讓他付出慘痛的代價。這些事實同樣也教育了我們,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必須求真務實,堅持誠信為先。
“學風”一詞,最早源于《禮記 中庸》“審問之,博學之,慎思之,明辨之”?!皩W風”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學校的、學術界的或一般學習方面的風氣。”當今社會,學風一般指個體或者群體在學術研究和知識學習的精神風尚和思想態(tài)度,包括治學精神、治學態(tài)度、治學風氣、治學原則等。從我們學生的角度講,學風是學生思想作風在業(yè)務學習上的具體體現,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的精神風貌,是學生在學習方面所展示的精神、態(tài)度、風格、方法和習慣等要素的綜合體現。在科研領域,學風則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指科技工作者的治學精神、治學態(tài)度、治學原則;二是指科技工作者的行為規(guī)范和思想道德的集體表現,是其在科技活動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精神風貌。因此,學風建設對于學生和科研工作者同樣重要,它決定著學生對待學術的態(tài)度,關系到學術研究著的行為方式,影響著國家學術界的走向。通過在校園內進行學風建設,能讓同學們樹立正確學習動機,端正學習態(tài)度,刻苦踏實,勤奮進取,獨立思考和鉆研,努力培養(yǎng)綜合學習和研究能力,進一步掌握學習規(guī)律,提高學習質量。充分利用校園學習資源與設施,拓寬知識、提高素質。增強學習動力,不曠課、不遲到,不早退,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專心聽講,勤做筆記,認真作業(yè)。樹立積極主動,自覺獨立的學習意識和精神。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及公益服務活動,用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科學道德與學風問題是指科技工作者在科研規(guī)范、行為準則、治學精神、治學態(tài)度、治學風氣、治學原則等方面出現的違規(guī)現象。因為其不利于科學技術事業(yè)的發(fā)展和科技成果的正確使用,所以稱之為問題。目前學術界存在的科學道德與學風問題主要表現為三種情況:杜撰、篡改、剽竊。具體行為包括:數據的不當使用,違反科學規(guī)劃,不當的同行關系,不當的師生關系,給予產生壓力的不當科研。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問題造成了學術資源和學術生命的極大浪費;破壞正常的學術秩序,扼殺創(chuàng)新活力;違背科學精神,貽誤人才培養(yǎng);損毀學術界和知識分子的社會公信力;加劇社會腐朽的蔓延。在加強制度建設,加大對不端行為懲處力度的同時,需要在科技界大力提倡道德自覺意識、加強輿論的引導。科學道德與學風問題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學術研究者自身道德意識的薄弱,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現代科研體制在科研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和漏洞,沒有正確引導科研工作者的思想,一味要求數量,對于實際工作成果質量監(jiān)督不力。
加強科學道德和學風建設,不僅是推動學術研究自身健康發(fā)展的前提和基礎,而且對倡導求真務實的社會風氣,對不斷提高全社會的思想道德水準也能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科研活動作為特殊的社會活動,本身具有獨特的價值追求和精神氣質,從事科研活動的群體比其他社會群體更需要一個追求真理、嚴謹求實、誠信負責、真誠協(xié)作的文化氛圍。科學道德與學風問題的出現,有著諸多復雜的因素,既有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也有科研體制中存在的弊端和漏洞,但從根本上說,科學文化起到至為關鍵的作用??茖W道德與學風問題的本質是科學文化缺失或者說發(fā)育不良的問題,是科技事業(yè)發(fā)展與社會資源配置趨勢出現偏差或者說背離的問題。“淮南為橘、淮北為枳”的比喻形象地說明,科學文化對于科研人員學風道德的塑造具有長遠的深層次的影響。同樣,高尚的學風道德也會對科學文化的發(fā)育發(fā)展乃至全社會崇尚科學、熱愛科學良好風范的形成產生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我國老一代科學家志存高遠、淡泊名利、勇攀高峰、無私奉獻,以優(yōu)良科學道德和學術素養(yǎng)為科技工作者乃至全社會樹立了光輝典范。目前,我國科學文化發(fā)育嚴重滯后于科學技術發(fā)展的內在要求,科學文化相對于商業(yè)文化處于弱勢,這是科學道德與學風問題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一是對科研活動的客觀規(guī)律尊重不夠,過分看重短期目標,急功近利,缺乏“十年磨一劍”的長遠打算和執(zhí)著精神;二是求真務實的科學精神嚴重缺失,缺乏批評質疑的精神,團隊協(xié)作意識不強;三是受封建思想殘余的影響,“官本位”、學術霸權問題突出;四是在涉及人的科研活動中,缺乏對人的基本尊重,科研倫理底線受 到挑戰(zhàn);五是公民科學素質不高,對科研活動的監(jiān)督能力和作用不強。這些問題都助長了學風浮躁和不端行為發(fā)生。
由于解決科學道德和學風問題具有迫切的現實意義,有關部門必須盡早完善有關規(guī)則的制定,早日杜絕學術造假行為的發(fā)生。要徹底解決類似問題,關鍵在于抓好教育、制度和監(jiān)督三個環(huán)節(jié)。教育是基礎,制度是關鍵,監(jiān)督是保障,防懲結合、標本兼治。具體方案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堅持教育引導。目前關于科研不端行為的界定和處罰主要是針對杜撰
(有時也稱為造假、編造)、篡改和剽竊(FFP),但大量低水平、不負責任的科研行為在這三種不端行為之外,對科研實踐的危害更為長遠、更具有腐蝕性。防止這些不負責任的科研行為,主要依靠引導和教育。當前應大力宣傳科技界治學典范和明德楷模,進行學術不端行為的懲戒案例警示教育,從正反兩方面引導科技工作者嚴格自律并加強科學道德修養(yǎng);應當以研究生為重點,在高校更加廣泛地開展科學精神、科學道德和科學規(guī)范教育。加快建立起覆蓋全國科技工作者以及青年學生的科學道德教育長效工作機制,積極倡導嚴謹求實、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 精神,努力營造健康良好的學術環(huán)境。
二是加強制度規(guī)范。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我國相關管理部門頒布了多項相關的政策規(guī)定,并逐步建立了多層次的管理機構。如中國科學院成立了科學道 德建設委員會,科學技術部成立了科研誠信辦公室,科技部、教育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等部門建立了科研誠信建設聯(lián)席會議制度。尤其是自 2019 年國務院科研誠信與學風建設座談會召開以來,各有關部門相繼出臺針對科研不端行為的懲處措施,一個嚴肅懲處科研不端行為的高壓態(tài)勢已經初步形成。在學術共同體自我規(guī)范方面,近年來中國科協(xié)頒布了《科技工作者科學道德規(guī)范》《學會科學道德規(guī)范》《科技期刊道德規(guī)范》《關于加強我國科研誠信建設的意見》等文件,強化學會監(jiān)督責任,發(fā)揮學術期刊在引導科技工作者嚴守學術規(guī)范中的重要作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今后,應該繼續(xù)推進制度建設,完善科研經費分配制度,在不同研究領域,合理確 定穩(wěn)定性支持和競爭性投入的比例,為科研人員心無旁騖地開展自主創(chuàng)新提供良好條件;完善科研績效評價制度,根據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公益性研究的不同特點,建立不同的評價指標體系,確保評價過程的公開透明,增強評價結果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完善學術平等機制,從制度層面支持學術爭鳴,保護不同意見,寬容對待探索失敗,激勵科技工作者敢于質疑,樂于創(chuàng)新。
三是強化監(jiān)督約束。
我國新修訂的《科技進步法》以及《著作權法》《專利法》《知識產權法》等,都就學術不端行為的調查處理問題列有明確條款。在強化政府部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對科研活動、科研管理主要環(huán)節(jié)監(jiān)督的同時,要充分發(fā)揮科學共同體內部監(jiān)督和社會監(jiān)督的互動機制。由于多數科研不端行為 往往涉及較為專業(yè)的領域方向,非專業(yè)人員很難察覺;而且越是高精尖的高技術
領域,科學研究過程越是細微、復雜、深奧,只有同一專業(yè)領域內的同行研究人員才可能做出客觀、正確的評價。因此,科研共同體在發(fā)現和防治科研不端行為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同時,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工具,加強監(jiān)督檢查,完善識別查處學術不端行為的技術手段,增強對不端行為的威懾力。作為當代碩士研究生,我們應該嚴格遵守科學道德規(guī)范,養(yǎng)成良好的科研規(guī)范和治學態(tài)度。我們要重操守、重品行、重修養(yǎng),遵守學術規(guī)范、養(yǎng)成良好學風,勇于探索、不斷創(chuàng)新。要誠信、平等待人、正確認識自身、不妒忌,扎實學習、刻苦鉆研,艱苦奮斗、實事求是。要勇于創(chuàng)新、把握前沿、注重實踐,把握機遇,爭取為國家和民族做貢獻。我們的畢業(yè)論文選題要寬厚、閱讀文獻要經典,研究 過程中要勇于攻關、取得成果后要擴大戰(zhàn)果,撰寫論文應嚴謹規(guī)范。科學是可傳播可證偽的,而學術研究的核心是不斷創(chuàng)新。因此在學術研究過程中應該要遵守學術規(guī)范標準,力求不斷提出新的觀點新的發(fā)現。與學術規(guī)范相對應的就是學術不端。
在有關部門積極處理學術研究工作存在的問題的同時,我們也應該自覺培養(yǎng)科學道德意識。雖然我們現在只是一名研究生,但也是一名科學工作者,都要捍衛(wèi)學術的神圣性,在學術研究的崎嶇小路上堅持求真求是求實求精的原則,絕不弄虛作假絕不助長學術上的不正之風,從工作的點滴做起,為鑄就人格而努力,為取得不朽的研究成果而不懈追求,而這也正是每一個從事或即將從學術研究的人應盡的義務,只有做到了這些,有一天我們才有資格走進學術殿堂,為建設他而奉獻生命。學風是校風的一部分,學風建設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務。當前,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建設和諧校園,都需要大力加強校風和學風建設。學風建設與整個校園文化建設一樣,意義重大,需要選擇科學方法和有效途徑。優(yōu)良學風的要求和特征學風是學生的學習風氣,是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精神和學習紀律的綜合反映。學風有好、差之分,有優(yōu)、劣之別,優(yōu)良的學風是學校改革發(fā)展的重要保證,是學生成長成才的重要條件。為支持科學道德與學風建設,我們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樹立正確的學習目的。有明確、正確的學習動機,有較高的社會責任感,能把自己現在的學習和祖國未來的發(fā)展聯(lián)系在一起,具有學習動力,能為實現既定的成才目標而學習。
關于科學的心得體會篇7
老一輩的科學家愛國奉獻,淡泊名利,刻苦攻關,敢為天下先,攀登科學高峰,老一輩科學家這些優(yōu)良的品質給我們留下很好的榜樣。在數學領域,華羅庚 陳景潤就是他們中的典型代表,他們的事跡 他們的精神影響了我們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科學家,包括像我這樣的人都是聽著他們的故事傳說長大的,后來成為科技工作者,也是受他們故事傳說的影響。所以,科學家精神能夠鼓舞年輕一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愛國。大家經常說科學沒有國界,但是一定要記住后面那句話,科學家是有國別的。所以,愛國奉獻這一點是我們老一輩科學家也是我們這一代人要堅持的。
第二個是淡泊名利,不去追求那些榮譽 地位,真正為了信誠科學 淡薄名利,去為了自己興趣愛好,為了國家的發(fā)展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就不要功利性地做研究。再一點是甘為人梯,我最近剛剛從金壇回來,華羅庚誕辰一百一十周年,華羅庚,從一個初中畢業(yè)文憑的人到清華,從清華后來又從一個圖書館的管理員變成一個教員,后來又從劍橋訪問回來,直接提升為教授等等,這種就是華羅庚得益于有比他更老一輩的人甘當人梯,當他的伯樂,后來華羅庚先生自己又當伯樂,把陳景潤從廈門調到北京來。我剛才有意讓八零后的教授在我前面講,也是弘揚科學家精神,讓年輕的同志先講。我講的這個問題,就是科學家培養(yǎng)年輕一代的科學家,是我們的責任,是我們的使命。所以,我們這一代更應該在當今社會弘揚這種甘為人梯 扶助后學的精神。
最后是要甘于寂寞,特別是做基礎研究的 做數學研究的,要真正坐得住冷板凳,不要為外界喧嘩的世界所迷惑,有定力,真正埋頭苦干,做真正有價值的工作,這是發(fā)揚科學家精神最好的做法。
關于科學的心得體會篇8
20__年3月30日我有幸參加了牡丹區(qū)實驗小學,小學科學學科的培訓活動,深感榮幸。因為這次科學科的培訓,讓我對此學科又有了新的認識。通過這次培訓讓我受益非淺,此次培訓與以往的教師培訓不同,不單單在理論上有依據、在實踐中有實例,而且又能從實踐中回到理論,找到焦點,指導實踐,進行操作。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認識,升華自己的理論水平,讓人信服。對自己在今后工作中發(fā)現自己,完善自我有著深刻的意義。通過這次認真的培訓和自己的努力學習,我感到收獲很大,下面我就此向大家匯報一下我本次培訓學習的感受,希望與大家共勉。
一、教師的基本素質高,課前準備充分。
牡丹區(qū)實驗小學的各位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表現的解決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很高。教學理念先進靈活,面向全體。在基本功和技能方面展示出了教師的綜合能力。課前資料收集齊全,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拓展創(chuàng)新得到了全面的發(fā)揮,教學活潑新穎。
二、小組合作學習效果明顯。
教師的準備十分充分,不僅備教材備學生特別是教具的準備相當好。充分體現了教師對教學的責任心,小組合作學習、交流,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了學生相互幫助、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充分的發(fā)揮了學生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過程精致。
在這次活動中,每位教師教學思路新穎在教學中注重了自身的形體語言的運用,他們的思路清晰,語言親切。善于組織調控課堂,開拓學生的思路,老師善于把科學課融入生活,讓學生從生活中去感受科學課的樂趣。教學突出重點,解決難點,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形成科學的價值觀。
總之,本次培訓雖然時間短暫,但是自己收獲頗大、感受較深,提高了實驗操作技能,拓展了的專業(yè)知識,對于課程標準的理解更加深刻。科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相比,更具有開放性和生成性,這就對任課的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科學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科學知識,熟練的實驗操作技能,良好的思維品質。小學生對科學充滿好奇,是學生喜歡的學科之一。因為各種各樣的活動材料,都深深地吸引著學生,他們興趣盎然,躍躍欲試。那怎樣把握好課堂的調空藝術,讓學生既動起來,又順利完成教學任務,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就顯的很重要。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發(fā)現、總結,孩子們就能學到有趣的科學、有用的科學。通過聽課使我對科學課有了新的認識:從這些老師們的講課中,得到了鍛煉,學到了很多的先進教法。同時也為我今后的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爭取在科學課中取得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