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系列,一本大道香蕉青青久久,播放高清的播放器,国产在线观看无码不卡

蜜蜂職場文庫 > 應用寫作 > 心得體會 >

數學老師教學心得

時間: 新華 心得體會

數學老師教學心得篇1

在我們生活的周圍有很多的數學問題,這些數學問題貫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說:在超市購物的時候,在跟好朋友玩撲克牌的時候……而今年去看望外婆的一次經歷讓我感到數學是如此的神秘,如此的有趣,如此的有用。

國慶節(jié)的時候,我和爸爸、媽媽上啟東去看望外婆。到了外婆家門口,剛好看到外婆從外面風塵仆仆地回來,手里還拎著一個大籃子。我很好奇——籃子里面是什么東西呢?我急忙上前接過外婆手里的籃子,探頭一看,籃子里面躺著兩只圓溜溜的雞蛋。

我問外婆:“婆婆,怎么只有兩只雞蛋呀?”

外婆摸著我的手說:“剛才我去菜市場賣雞蛋的,知道你們要到家了,就趕緊回來了?!?/p>

“婆婆,你一共賣了多少只雞蛋呀?”我興奮地問道。

外婆微笑著、神秘地說:“這個問題呀,你得自己算一算。聽好了,我第一次賣出籃子里雞蛋的一半加兩只;第二次賣出余下的一半加兩只;第三次賣出再剩下的一半加兩只;最后籃子里還剩兩只雞蛋,這籃子雞蛋一共有多少只呢?”

我一開始覺得這個問題挺簡單的,沒想到我認真地算了好幾次,答案都被婆婆否定了。后來,在爸爸的鼓勵下,我拿出草稿紙和鉛筆認真地做,我一會兒畫圖,一會兒計算,經過自己的努力,終于明白了其中的奧秘。

我急忙跟外婆說:“婆婆、婆婆,一共有44只雞蛋,對嗎?”

外婆高興地摸摸我的頭說:“我外孫女真聰明?。∧闶窃趺此愠鰜淼哪??”

我自豪地說:“婆婆最后賣剩下的兩只雞蛋加兩只等于4只,4只就是第二次賣完后籃子里面雞蛋的一半,所以第二次賣完后籃子里面雞蛋數就是(2+2)×2=8;同樣的道理,第一次賣完后籃子里面雞蛋數就是(8+2)×2=20,這籃子雞蛋數就是(20+2)×2=44?!?/p>

這件事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但回想起來我仍然很激動。因為通過這件事,我發(fā)現數學的世界是如此神奇;數學對人們的工作。

數學老師教學心得篇2

繼續(xù)讀《小學數學課程與教學》(楊慶余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的第十章第三節(jié)“規(guī)則學習與發(fā)展數學素養(yǎng)”。本次閱讀我對培養(yǎng)學生“數感”的方法很感興趣。

在上周的培訓中,受邀專家不約而同地提到一個詞——數學核心素養(yǎng),而數感是數學核心素養(yǎng)之首。聽到數感,我的理解是對人對數的感覺,通過閱讀我對數感有了更科學的認識。所謂數感,指: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表示數,能在具體情境中把握數的大小關系,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能為解答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并能對結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釋。

發(fā)展兒童良好的數感最主要的途徑是結合生活實際,兒童認識數是在生活中通過對具體物體對象的活動來逐漸認識的,所以作為教師,我們應把學習活動置于兒童生活的實際情境之中,讓他們去體驗和感悟,從而形成對數的意義的理解,讓兒童在實際情境中認識數,運用數。良好數感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具有一定的數的位置感、數之間的關系的敏銳反應和對數與數運算的實際意義的理解。如:55,學生看到這個數能較快地反映出55是100的一半多一點;它最接近的整十數是50和60;55是5個10和1個5組成的。

發(fā)展數感還可以將運算技能運用于實際情境。在教學中我們可以創(chuàng)設多種情境,通過兒童對各種數據的探究來逐步發(fā)展他們的數感,因為不同的數據顯示著不同的位值特征和數的&39;關系特征;可以鼓勵學生采用不同方式去處理各種數據,以此來發(fā)展兒童的運算策略;可以通過對不同現象和結果的描述來發(fā)展兒童對數的意義的理解。

數學老師教學心得篇3

趙__學習《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使我對新課標的要求有了新的認識和體會,其中“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和理解數學”是《數學新課程標準》給我最深的感觸。我想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我們教師應給學生充分發(fā)揮的空間,讓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從而真正享受到數學帶來的快樂。因此,本人通過對新課程標準的再學習,有以下的認識:

一、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學生學習中最活躍的因素,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如運用做游戲、講故事、直觀演示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理解和學習數學知識。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使學生把學習作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一種渴望,積極參與數學活動。

二、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

在數學教學中要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使學生對數學產生親切感,激發(fā)他們到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稊祵W課程標準》還指出:“提倡讓學生在做中學”。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充分領悟教材的編寫意圖,把握教材的知識要求,充分利用學具,讓學生多動手操作,手腦并用,培養(yǎng)技能、技巧,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數學源于生活。因此我們在教學時必須要緊密聯系實際,注重對數學事實的體驗,讓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中學習數學,從而體驗學習數學的價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信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學習方式”而實踐證明,小組合作互動學習更是一種有效的學習形式,通過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學到課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參與意識,使學生學會與他人合作的方法,進而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充分體驗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悅。學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還培養(yǎng)了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滿足了他們的成功欲,從而讓學生享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zhàn),我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fā),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用數學、理解數學和發(fā)展數學,讓學生享受“數學學科的快樂”且快樂地學數學。

數學老師教學心得篇4

數學教學要給學生教生活,其核心主線是:以生活為起點,引導學生發(fā)現數學,激發(fā)數學興趣;幫助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去探究數學、理解數學,進而抽象,建立數學模型;再引導學生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問題;在應用數學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中進一步形成數學觀念。

下面就以課堂教學為平臺,闡述一下自己在這方面所嘗試的一些體會。

1.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發(fā)現數學

數學與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作為教師應努力挖掘數學知識中的生活資源,創(chuàng)設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從中發(fā)現數學,進而產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如在學習“6的組成”時,為了讓學生能獨立地發(fā)現數學,激發(fā)探究的欲望,我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了一個這樣的情境:小明家有3口人,每天吃飯都是小明為大家取筷子。你猜一猜,小明會怎樣取筷子?取了幾次?每次取了幾支?用小棒代表筷子取一取。通過操作,學生們發(fā)現可以取一次(6和0)、取兩次(1和5、2和4、3和3或是取多了再去掉多的部分)、取三次(1、2、3;2、2、2;1、1、4;……)……有的學生一根一根地取了6次,即6個1。通過日常生活中一個司空見慣的生活情境“取筷子”,學生便發(fā)現了其中蘊含的數學知識,并且玩得高興,學得輕松。

2.借助生活實例,引導學生探究數學

要使學生真正掌握數學知識,就必須要引導學生去親歷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與形成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親自探究的機會和素材。如借助動畫幻燈片的手段再現了“上車下車”的生活實例,以此來幫助學生探究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例題為4-2+3,動畫展示:公共汽車上原有4人,到站后先下去2人(先減2),又上來3人(再加3)。使學生直觀清楚地看到:計算時,先從4人中去掉下車的2人,再加上上車的3人,結果車上還有5人。即4-2+3的運算順序是先算減法,再算加法。這一生活實例的引入使學生直觀地認識了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從左往右依次運算;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的思維。在這一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探得了知識的本源,培養(yǎng)了探究能力,而且使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了發(fā)展。這些意外所得的關鍵在于將數學知識的探究與生活實例緊密地融合到了一起。

3.提供生活背景,引導學生應用數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經驗解決生活中出現的數學問題,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之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生活背景出發(fā),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學習的機會,從而提高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培養(yǎng)數學要應用于生活的意識和實踐能力。如在學習了“認識物體和圖形”之后,可讓學生們用各種立體圖形搭建一面墻或蓋房子,看誰搭得最結實?結果絕大多數學生都選擇了長方體或正方體,都不選擇球體,因為球體愛滾動。剛學的知識就派上了用場,每個學生的臉上都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特別是在低年級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將生活與數學相互滲透,有機地融為一個整體,用生活之泉來滋潤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用數學之法來完美我們的日常生活。

數學老師教學心得篇5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認識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疤岢惴ǘ鄻踊薄ⅰ肮膭钏惴ǘ鄻踊笔恰稊祵W課程標準》中關于計算教學改革的一個亮點,它有利于調動學生已有的計算經驗,探尋不同的算法,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但是,在課堂教學的實踐中,到底應該如何體現算法多樣化的教學呢?下面是我在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1、為學生創(chuàng)設算法多樣化的機會。

給學生提供的學習內容應該是能夠緊密聯系他們生活實際,發(fā)生在他們身邊的現象或問題。而且這些現象與問題中含有數學價值,學生能從中發(fā)現客觀規(guī)律、積累數學活動經驗。教科書在編寫時作了許多努力,教師的任務是把教科書中的學習材料用生動、有趣的方式呈現給學生。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來考慮,一是學生感不感興趣、想不想學習、愿不愿探究;二是學生有沒有回憶起相關的舊知識和已有的經驗與方法;三是學生是不是有了初步的解決方法與打算。

例如:有這樣一道題:5×25×8要求用簡便方法計算,學生的方法很多,(1)先算5×25=125再算125×8=1000(2)把8拆成2×4,先算5×2=10、25×4=100,再算10×100=1000(3)先算25×8=200再算200×5=1000(4)先算5×8=40再算40×25=1000這樣的題目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有效的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為算法多樣化創(chuàng)造了機會。

2、為學生提供算法多樣化的平臺。

不同的算法展示了學生的不同認知方式。面對問題,教師應該不是告訴他們可以(應該)怎樣算,而是應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以“做”而非“聽或看”的方式介入學習活動。在這樣的活動中,學生不僅能理解所學的知識,掌握正確的算法,而且提高了自己從事數學活動的能力,增強了學習數學的信心,促進自身的整體發(fā)展。

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總是會有一些自己的獨特的想法,我們應該讓他們按照自己的設想去試一試,用自己的策略去嘗試解決。教師只要注意:一是留給學生比較充裕的時間,保障每一名學生都有獨立探索的機會;二是鼓勵學生勇于克服困難,盡力尋找問題的答案;三是在學生遇到困難是及時給予合理化的建議。

3、讓學生在交流中提升算法多樣化的品位。

學生通過自己的實踐活動得到了問題的答案,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就為交流創(chuàng)造條件,他們既有交流的愿望,也有交流的內容。教師要引導全體學生都參與交流,交流的組織形式應是靈活多樣的。同桌學生之間或學習小組內部的交流頻率高、機會多、參與面廣,可以在此基礎上再組織班集體的交流,展示不同的計算方法,讓每個學生都發(fā)表自己的不同觀點,傾聽別人的想法,有利于學生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靈活性,從中受到啟發(fā),學會理解他人,欣賞他人。

4、讓學生在自主探究中升華算法多樣化的內涵。

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實踐,自主探索找到的解決方法只要是正確的,就都是好方法,要允許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這些方法是學生的創(chuàng)造,是他們的學習成果,其中既包含著數學知識,還包含了寶貴的精神和態(tài)度。

教師應“允許學生以他們喜歡的方式學習數學”。如果把學生自已喜歡的算法看做“基本算法”的話,每個人心中的基本方法是不同的,在不同的階段,基本方法也在發(fā)生變化。因此教師要讓學生自已選擇“基本算法”,并應予以肯定和鼓勵。但是強調個體的“基本算法”并非到此為止,還需引導探索、“多中選優(yōu)”。

總之,算法多樣化是數學課程標準中的一個重要思想,是指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探索不同的方法,它打破了原來的教學模式(教師教給方法,學生嘗試,練習鞏固提高),使數學教學更符合學生的實際,使每個學生“學到自己需要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適時地引導學生選擇適合于自己的方法達到算法最優(yōu)化。在算法多樣化到算法最優(yōu)化的過程中,學生學到的不僅是解題的方法,更在算法多樣的過程中彰顯了自己的個性,在數學上獲得了不同的發(fā)展。

1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