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的觀后感550字
通過寫觀后感,你可以深入思考電影中的情節(jié)、角色和主題,從而更好地理解電影所傳遞的信息和思想。優(yōu)秀的三國演義的觀后感550字應(yīng)該是怎樣的?快來學(xué)習(xí)三國演義的觀后感550字的撰寫技巧,跟著小編一起來參考!
三國演義的觀后感550字篇1
書,是一種好東西,能看書,更是一種福氣!高爾基說:“我撲在書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闭媸且稽c沒錯。而我,每天早上都會早早起來看書。一次我為了看完一篇,竟然看著看著便忘了吃早飯,后來我看完之后索性繼續(xù)往下看,一直看到了10點才意識到還沒吃飯。
今年1月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三國演義》,我拿到它時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就好像想能立刻就知道整本書的內(nèi)容一樣,于是我便迫不及待地把書拿到房里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我把書看了一遍又一遍,每一次都受益匪淺啊!每次讀書時我都感覺身臨其境,作者寫的簡直是太妙了!
在書里我認識了才華橫溢的諸葛亮,他初出茅廬,便大敗曹軍。后來他在西城中又用空城計嚇退了司馬懿15萬大軍,他還曾七擒孟獲,草船借箭……;還有待人誠懇的劉玄德,他為了請諸葛亮,曾三顧茅廬。他待關(guān)云長,張翼德更是沒的說……這些人物都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xí)的好榜樣。當(dāng)然,也有些反面例子,如曹操,他可是大家公認的奸雄,正所謂“無毒不丈夫”真是一點沒錯;還有楊修,自以為聰明,最后還不是被曹操除了……
這本書主要寫了魏蜀吳三國爭天下的故事,三國各用盡了各種伎倆來爭奪天下,最后不也都沒什么好下場頂多就是三敗俱傷罷了。
不過內(nèi)容確實是驚心動魄,刺激人心,這是一本好書,大家千萬別錯過!
三國演義的觀后感550字篇2
“天下英雄氣,千秋尚凜然”讀完劉禹錫的《蜀先主廟》,我不禁想起了《三國演義》中巧妙的《空城計》、陰險的《借刀殺人》、令人敬佩的《刮骨療毒》……
再次翻開《三國演義》,書中英雄人物的豪邁氣概深深的感染著我,仿佛有一股暖暖的歷史長河流進我的心扉?!度龂萘x》這本書講的是: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干一番轟轟烈烈的大事業(yè)。歷經(jīng)各種波折,天下形成三國鼎立的局面——魏、蜀、吳,最終司馬炎統(tǒng)一了中國。這本書不僅諷刺了當(dāng)時社會的荒淫腐敗,還贊揚了各方豪杰敢于反抗的精神,更使我們初步的了解了歷史文化的重要性。
《三國演義》中我最敬佩的要數(shù)諸葛亮了,他號稱“臥龍先生”,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一次諸葛亮率軍討伐魏國,連連獲勝,不料傳來戰(zhàn)略要地街亭失守的消息,諸葛亮正要撤退,只見司馬懿率領(lǐng)十萬大軍向西城殺來。諸葛亮鎮(zhèn)定自如,下令讓軍士裝作老百姓,清掃街道,自己在城樓上悠閑地彈起了琴。司馬懿率軍沖到城下,見這般模樣以為城中有埋伏,連忙撤退。讀完《空城計》我知道了一個道理:凡事都要多動腦子,不能魯莽行事。
合上《三國演義》的書頁,關(guān)羽、張飛和各路英雄豪杰的事跡仍然在我的腦海中向播電影似的回放著,同時在我的心中油然生起了一份敬佩之情。
三國演義的觀后感550字篇3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知識的海洋,更是我們的精神食糧。
這個寒假我看了很多的書,可最經(jīng)典的就屬《三國演義》了。它是中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的作者是羅貫中,書中主要描寫的是都埋東漢末年,魏國、
蜀國、吳國,三國爭霸統(tǒng)一歸西晉的歷史故事。
打開《三國演義》細細的品讀,一場場激烈的打斗,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一個個陰險狡詐的計謀,仿佛把我?guī)нM了歷史的長河,讓我流連忘返。
書中有許多經(jīng)典的故事,如:三顧茅廬、苦肉計、借東風(fēng)……這些故事都是我們所熟知的,但讀起來還是讓我大開眼界,尤其是草船借箭這個故事讓我受益匪淺,周瑜因妒生很想害死諸葛亮,設(shè)下圈套讓諸葛亮三天之內(nèi)
造出十萬支箭,并且不給他造箭的材料,沒想到諸葛亮滿口答應(yīng),并立下軍令狀只要二十條船和一些草把子,三天之內(nèi)如數(shù)上交。前兩天諸葛亮沒有任何動靜,到了第三天夜晚諸葛亮把二十條船綁在一起,插上草把朝北開去
。并且讓士兵在岸邊敲鼓吶喊助威。生性多疑的曹操以為有人偷襲,但當(dāng)時滿天大霧看不清敵情,曹操不敢出兵只能放箭。這時箭如雨下……就這樣諸葛亮輕而易舉地“借”到了十萬支箭。
從這個故事中我獲得了兩點啟發(fā),一是當(dāng)別人比自己強的時候,我們不能嫉妒,要虛心學(xué)習(xí),用自己的實力超越別人。二是,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是跟他平時的努力分不開的。
《三國演義》不僅讓我開闊了視野、獲得了知識,還讓我累積了古人的智慧,它是一本值得品讀、收藏的好書。
三國演義的觀后感550字篇4
暑假里我讀了“三國演義”它是中國古代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是歷史小說的經(jīng)典之作,這本書講述了東漢末年至西晉統(tǒng)一全國這段歷史時期的故事。
我看到足智多謀、鞠躬盡瘁的諸葛亮,雄才大略卻殘暴奸詐的曹操,還有仁厚愛賢的劉備,義薄云天的關(guān)羽,勇猛剛正的張飛。
三顧茅廬屋,這篇故事我非常喜歡,他講了劉備、張飛、關(guān)羽到隆中去尋找諸葛亮,一共去了三次,第一次不在,第二次也不在,第三次在家了。諸葛亮的童子想要去通報,劉備連忙阻止,說“不要驚醒了先生的好夢”劉備站了一個小時,諸葛亮醒來,張口吟詩,“大夢誰先覺?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遲遲”。諸葛亮吟完詩才知道,劉備在外等了幾個小時了,連忙吩咐童子請進來。諸葛亮認為劉備、曹操和孫權(quán)三個諸侯一定會三分天下,形成三足鼎立的政治局勢。劉備聽后不禁大為驚嘆和佩服,他請諸葛亮出山相助,諸葛亮婉言拒絕。劉備眼淚婆婆地說,“先生不肯出山,難道也不顧蒼生黎民嗎?”說完眼淚把衣服都打濕了。諸葛亮深深的被感動了。終于肯出山幫助劉備了。
通過這個故事我學(xué)會了做事要學(xué)會堅持,不可以半途而廢。
“三國演義”真好看啊!
三國演義的觀后感550字篇5
最近,新版《三國》風(fēng)靡全國,這勾起了我對原著的一些回憶,于是我懷著激動的心情再次翻開這本書——《三國演義》。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又浮現(xiàn)在我的眼前,曹操的陰險狡詐,劉備的意氣風(fēng)發(fā),關(guān)羽的堅貞不離,諸葛亮的機智勇敢……
他們都曾經(jīng)手握大權(quán),都為了國家而戰(zhàn),可我們也不難看出,里面的每個人物也都有精神上的區(qū)別。
所謂“智不劃謀,勇不當(dāng)敵,文不拿筆,武不動槍”。劉備當(dāng)年也只是一個小官,可他心懷天下,有愛民之心、仁義之心。所以,劉備注定會獲得大家的追捧。而曹操呢,只是一味的欺壓百姓,用懷疑的目光看著每一個人,讓人見了他就覺得害怕,于是衷心便也一去不復(fù)返了。
可曹操并不也全是缺點,從后面的故事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最終還是曹操贏得了勝利,這又是為什么?答案就是——正是機智,幫助他奪得權(quán)位。因為他曾在幾年的奮戰(zhàn)中攻下過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許多的人都信他,這就為今后的魏國打下了創(chuàng)建的基礎(chǔ),之后,他又用計謀得到了當(dāng)時皇帝的信賴,這更有助于他與其他兩國對抗。后來,曹操于公元214和217年又下了兩道《求賢令》,反復(fù)強調(diào)他在用人上“唯才是舉”的方針。他要求人事主管部門和各級地方官吏在選拔人才上,力戒求全責(zé)備,獲得了許多勇士,形成猛將如云的氣勢。
我們評價曹操為梟雄,劉備是英雄,但那都只是歷史了,我們能做的只有吸取前人的教訓(xùn),學(xué)習(xí)他們的精神,為自己的明天打下堅實的基礎(chǔ)。
三國演義的觀后感550字篇6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中的一個故事 :“三顧茅廬”的故事,徐庶向劉備推薦諸葛亮以后,劉備就非常想去把諸葛亮請來。于是挑了一個好日子,劉、關(guān)、張三人一起去請諸葛亮。他們來到諸葛亮家的時候,正巧諸葛亮出門了,他們只好無奈地返回。過了幾天,劉備得知諸葛亮回來了,又要去拜見他,這時關(guān)羽和張飛都來阻止,說派個下人去就行了,犯不著我們一塊去,結(jié)果叫劉備斥責(zé)了一頓。他們又去了一趟,可是這一次諸葛亮又去朋友家了,劉備無奈又回。轉(zhuǎn)眼到了冬季,下著大雪,劉備三人又去了諸葛亮家,可是諸葛亮在睡覺,劉備就耐心地等他醒來。后來,諸葛亮終于被劉備的誠意感動了,答應(yīng)出山輔佐劉備平定天下。
每當(dāng)我讀了這個故事,都會非常敬佩劉備的人品。他為了請到諸葛亮,三次堅持去拜見他,不顧天氣嚴寒,不顧路途遙遠,最終把諸葛亮請來了。他這種真誠、耐心、謙虛的優(yōu)秀品質(zhì),多么值得學(xué)習(xí)呀!對待朋友以誠相待,做任何事情持之以恒,不居高自傲,這樣的人才是能成就大事的人這個故事中使我很受影響,因為劉備為了天下大事 ,不把自己當(dāng)做一個大人物,放低自己的位置,值得學(xué)習(xí)。
三國演義的觀后感550字篇7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記敘了從黃巾之亂到建立漢朝這一漫長歷史時期所發(fā)生的轟轟烈烈的歷史事件,是我國乃至世界上少有的歷史為題材的小說佳作。
《三國演義》對人物描述是十分成功的。如對劉備的描述體此刻“仁義”二字上。劉備兵敗后,帶著百姓一齊逃難,眾將勸劉備棄民逃難而劉備去卻說:“你等欲陷我于不仁不義乎?”而對另一主人公曹操,作者則用奸雄二字來描述。曹操雖有遠大的志向和聰明的頭腦,但為了實行自己的霸業(yè),不惜殺害忠良無數(shù),還狂妄地高呼:“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人物描述觀點鮮明。
讀了這本書給我感觸最深的是:無論是黃巾之亂,諸侯相爭,還是三國鼎立每次受苦受難最多的總是無辜的百姓。劉備盡管掛著“仁義”的牌子,但在逃難時曹兵追上無辜的百姓,盡情的屠殺,血流成河。苦果還是百姓嘗。董卓遷都時火燒洛陽城三天三夜,還把居民遷往長安,一路上累死,病死的群眾無數(shù),洛陽城上火光沖天號哭不止。
讀到那里,我悲憤至極,為什么必須要用戰(zhàn)爭解決問題?到底何時才能換來真正的和平?我也只能默默的為死去的亡靈悲哀。安息吧!愿你們的遭遇能喚醒那些腐朽的腦袋,愿世界早日恢復(fù)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