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陳情表有感600字
讀陳情表有感600字篇1
一開始,李密認為,晉武帝是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自己也沐浴在圣輝之中,人人講孝道,政治清明,社會和諧,這是晉武帝的圣明,晉武帝的功德啊!作者“但”字一轉(zhuǎn),提到祖母劉氏,年老體衰,風燭殘年,生命垂危,危在旦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作者內(nèi)心感情的潮水,通過前面文字的鋪墊、蓄勢,已涌動達到頂峰,對祖母劉氏的依戀與不舍,對祖母劉氏的真誠的愛,流露得深沉、真摯、自然,對祖母劉氏的拳拳孝心,堪與日月同輝,感天動地,搖旌萬物。深懷一顆孝心、以孝恩澤天下的晉武帝怎不為之動容。
當李密向晉武帝表達了心愿后,他的堅若磐石的承諾,徹底打消了晉武帝的顧慮,心甘情愿地接受了李密的愿望。“是臣盡節(jié)于陛下之日長,報養(yǎng)劉之日短”,當李密為祖母養(yǎng)老送終后,李密會全心全意的效忠于皇帝,奉獻與國家。極有分寸,合情合理,難以拒絕?!霸副菹埋鎽懹拚\,聽臣微志。庶劉僥幸,保卒余年,臣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碧热舯菹履軡M足李密的盡孝要求,李密愿肝腦涂地,報答皇帝的恩情。赤膽忠心,天地明鑒。 李密最終達成了自己的心愿,我們折服于他過人的說服能力。他用一顆真心溫暖人,用一股真情打動人。
讀陳情表有感600字篇2
讀完李密的《陳情表》我感觸頗深。李密從小境遇不佳,出生6個月就死了父親,4歲時母親改嫁。他是在祖母劉氏的撫養(yǎng)下長大成人的。幼時體弱多病,求知好學,博覽五經(jīng),以文學見長。李密于祖母感情甚深,孝心可表。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左右。膳食、湯藥,必親自口嘗后進獻。秦始三年晉武帝下詔征密為太子洗馬。詔書累下,郡縣不斷催促,這時。李密的祖母已經(jīng)96歲,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晉武帝上表,陳述自己無法應詔的原因。
在表中,一方面感激朝廷的知遇之恩,一方面又要為病重的祖母床前盡孝。進退兩難,實為忠孝兩難。他說道“我是敗亡之過的俘虜,身分卑微低賤,受到朝廷的'提拔和委命,哪里還敢遲疑徘徊,有更高的希求呢”感恩之心,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于祖母相依為命,在她年高體弱的時候,實在不能棄她離家遠行。在最后,他乞求陛下憐恤苦心,成全其愿,準允他為祖母養(yǎng)老送終。那樣的話,生愿以生命奉獻,死后也要結(jié)草圖報。忠君之情于一片孝心,令人感動涕零。這種樸素、深沉、知恩圖報的情感,放射出恒久而溫情的人性美。
李密是懂得感恩的,他為了報答祖母的養(yǎng)育之恩,而放棄做官顯達的機會;他又為了回報朝廷的知遇之恩,許下了“生當隕首,死當結(jié)草”的報國之心。最終晉武帝為其孝心所感動,不僅同意暫不赴詔,還賞賜奴婢二人,并發(fā)給他贍養(yǎng)祖母的費用。
人,應該常常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讀陳情表有感600字篇3
本文以孝道觀念為中心結(jié)構(gòu)全文。忠孝觀念是中國封建宗法社會中一組對立統(tǒng)一而居核心地位的倫理意識。李密作為亡國賤俘,在得到新朝任命詔書后,如不應征,就有眷顧舊朝的嫌疑,甚至有殺身之禍。李密在文中以孝親之情為依據(jù),并標舉“圣朝以孝治天下”的旗號,反復訴說自己終養(yǎng)祖母的請求,化被動為主動,使晉武帝答應了他的請求。
本文主要申說作者辭不赴命的理由,但作者沒有過多地陳說道理,而是以敘事為主,在敘事中以情感人。本文首先陳說祖母對作者早年的養(yǎng)育之恩和祖母晚年對作者的依賴,其次表明作者對州郡、朝廷屢下征舉的感激之情和眼前進退兩難的處境,再次表明心跡,不奉詔出并非別有希冀,反復申說“祖孫二人,更相為命”,最后申明所說一切都是實情,希望晉武帝予以體察。文章極力渲染自己的不幸和家庭的悲苦,反復陳述祖母年老多病、危在旦夕的情景,讀來不禁油然而生同情之心。據(jù)說晉武帝讀后曾動情地說:“士之有名,不虛然哉!”(《晉書》卷八十八)
“大抵表文以簡潔精致為先,用事忌深僻,造語忌纖巧,鋪敘忌繁冗?!?吳訥《文章辨體序說》)《陳情表》洵為書表類文章的典范之作,語言質(zhì)樸淳厚,語氣謙恭,語意委婉,辭氣怊悵,音韻和諧。在句式上以四字句為主,對偶句迭出,間以長短參差的句子,整齊中有變化。語言朗朗上口,極具抒情色彩,有強烈的感染力。有些四字句,簡明練達,生動形象,已凝練為后世常用的成語或習語。
讀陳情表有感600字篇4
古人常說讀書必有感,必會落淚。其一《出師表》,落淚者是忠,其二是《陳情表》,落淚者是孝;后者是《記十二郎文》,落淚者是美。
自讀《陳情表》后,我頗受感動。講述的是李密向晉武帝申述自己不能應召出世的奏章,描述的自己不能勝任的理由之一“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以及自己的與祖母的關(guān)系“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將作者步步緊逼至“臣之進退,實為狼狽”。但在忠孝兩難全時,作者毅然而然的選擇了孝。
不論是古時還是今日?我們中華民族宣揚的不正是以孝治國嗎?世間萬物皆有情,小到野馬塵埃,大到宇宙星辰,無一不是展示著情的存在。古時早就明白“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這是花兒對頭土壤的感恩,只同時也是為自己明年的綻放的鋪墊。
如今我們處在和平安詳?shù)纳鐣?,不窮,我們?nèi)鐖D古人般生當有隕首,死當結(jié)草。我們?yōu)楹尾荒苋绻湃四菢右孕橄?讓我們懷著一顆孝心融入這個大千社會吧!子女孝順父母,這是法定贍養(yǎng)的義務,是我們身為子女必做的一件事情。不僅彰顯了我們自己,同時也反映了這個社會的制度。一個國家的政治,文化。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藝術(shù)標簽。無論你曾經(jīng)做得如何?物質(zhì)贍養(yǎng)的如何?已成過往。
人的生命是短暫的,人世沉浮如電火石光,盛衰起伏,變幻莫測。不可能事事經(jīng)歷,也不可能事事洞察。因此,以史為什么榜,我們展示“孝”,并讓“孝”落到實處,懷著孝心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