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戰(zhàn)爭與和平有感1000字
讀戰(zhàn)爭與和平有感1000字篇1
手捧一本《戰(zhàn)爭與和平》,仿佛置身于那個硝煙彌漫的時代。以往總是崇敬拿破侖的勇敢和智慧,從未想到從俄國的角度去看這一段歷史是如此不同。托爾斯泰以其深刻細致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宏大壯闊而又生動逼真的歷史畫卷。我從中看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也看到了個人在歷史洪流中的掙扎、探索。其中安德烈的形象最印象深刻。
安德烈一出場就是一個看似隨和而又傲慢、冷漠的年輕公爵形象。他厭倦上流社會的虛偽、無聊,不愿意被這種生活所束縛,因此他積極參軍作戰(zhàn),期望在戰(zhàn)場上建立功勛,功成名就,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然而他卻看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和統(tǒng)治集團的虛偽、無能,當他死里逃生回到家中又眼睜睜看著妻子難產(chǎn)死去。這一系列的打擊使他灰心喪氣,使他感到了生命的虛無。曾經(jīng)渴望建功立業(yè)的他隱居農(nóng)村,只想獨善其身。
在皮埃爾的熱情勸說下,他漸漸振作起來,在自己的領(lǐng)地上實施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成功,但他仍然決定自己“應該平靜而安穩(wěn)地度過后半生”。直到遇見美麗的少女娜塔莎,娜塔莎的美麗和無憂無慮激起了安德烈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于是他再次走進了彼得堡的喧囂之中,加入了當時俄國的社會改革熱潮。他贏得了娜塔莎的愛情,然而兩人訂婚后,娜塔莎的背叛又讓安德烈落入了生活的低谷。戰(zhàn)爭再度興起,安德烈身負重傷,最終在娜塔莎的看護下死去。
安德烈一生都在追尋著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價值。在起起落落中,他苦苦思索,尋求著一種超脫世俗生活的價值所在。安德烈的思索也啟發(fā)我們讀者的思索: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么?人應該怎樣生活?這樣的問題我想每一個有自我意識的人都應該曾經(jīng)想過,也很可能像安德烈一樣經(jīng)過了一個反反復復、時而興奮、時而落寞的痛苦的內(nèi)心掙扎過程,甚至很可能到現(xiàn)在都沒有找到能夠真正說服自己的明確答案。我想,這個我們苦苦追尋的、左右我們的生活態(tài)度的東西就是我們常說的人生哲學吧。每個人的人生哲學都不盡相同,然而每個人追求人生意義的過程卻頗為相似。是也?非也?哪里有衡量的標尺呢?
千百年前,屈子立于汨羅江畔嘆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直到現(xiàn)在每個人都還是一出生就在不斷追尋,并且在這個追尋過程中成長、老去、直至死亡?;蛟S,生活的意義、生命的價值就在于這如同夸父追日一般永不停歇的追尋吧!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fā)笑”,然而人類怎能停止思考呢?雖然奧斯特洛茨戰(zhàn)場上高遠的天空依然飄浮著寧靜、鎮(zhèn)定的白云,老榕樹依然歲歲枯榮,安德烈的心靈歷程卻不會停止。
讀戰(zhàn)爭與和平有感1000字篇2
這恐怕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一部小說了。
十二歲的時候我開始讀它,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整整七年,我讀了一遍又一遍,最終才發(fā)現(xiàn),這本書是我永遠也讀不完的。
有人說,托爾斯泰寫《戰(zhàn)爭與和平》的契機是為了探尋俄國社會的出路,我卻始終覺得這種觀點過于片面。我認為,一部真正偉大的小說,應該是包羅萬象的,而不僅僅局限于一個小小的目的。從《戰(zhàn)爭與和平》里面,我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包括哲學、歷史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軍事學甚至宗教學等等,這一切綜合起來,就構(gòu)成了一個龐大的思想體系。這個體系既是主觀的,同時又是客觀的。說它主觀,是因為他來源于托爾斯泰的思考與總結(jié),很多地方都打上了“托氏烙印”;說它客觀,則是因為他并不強加于人,而是對人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人在“托化”的同時又逐漸凸顯出自己的個性來。
另一方面,我又認為,以托爾斯泰的眼界之高、目光之遠,他未必會把人類的所謂政治放在眼里。從根本上講,托爾斯泰所關(guān)心的,應該是更廣闊的精神與永恒?!稇?zhàn)爭與和平》里面,托爾斯泰曾不止一次地借皮埃爾、安德烈的大腦來探討這個問題,探討的最終結(jié)果,他沒有告訴我們,這也正是其客觀之處。他似乎希望我們?nèi)オ毩⑺伎?,并找出答案來。然而,人的思想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與見解,所以,凡是讀過《戰(zhàn)爭與和平》的人,都在心里構(gòu)造了一部屬于自己的《戰(zhàn)爭與和平》。
應該說,《戰(zhàn)爭與和平》這部書最大的成就在于其思想性,那是無與倫比的。但是,在其它方面,它的成就也同樣不凡。
托爾斯泰都是一位偉大的人物,他的思想是很多人無法理解的,所以,我們沒有資格站在這么一個偉人面前指手畫腳。盡管他不抵抗,偏向農(nóng)民,但這畢竟是他自己的個性,像很多其他人的個性一樣,我們沒有理由不尊重。而且,我更認為,正是因為這種獨特的個性,托爾斯泰才成其為托爾斯泰,否則他只是一介庸夫罷了。
《戰(zhàn)爭與和平》究竟是一部什么樣的作品呢?托爾斯泰曾經(jīng)說過:“它不是傳奇,不是長詩,尤其不是歷史記事?!稇?zhàn)爭與和平》只是作者想借以表達和能夠在其中表達他所要表達內(nèi)容的那種形式?!彼f的是實話。孟子也曾有過類似的言語:“吾辭達而已矣?!鞭o能達意,就這么簡單。托爾斯泰認為,文學只是表現(xiàn)思想的一種形式,作為形式,它遠不如內(nèi)在的靈魂重要。后人讀《戰(zhàn)爭與和平》,往往呼為史詩,那樣其實正好違背了托翁的意愿。真正讀懂《戰(zhàn)爭與和平》的人,最終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部思想的結(jié)晶,卻非文學。而小說的作者托爾斯泰,則純?nèi)皇且晃粋ゴ蟮乃枷爰伊?/p>
讀戰(zhàn)爭與和平有感1000字篇3
《戰(zhàn)爭與和平》在我看來無疑是整個十九世紀最大的史詩,是近代的《伊里亞特》。整個世界無數(shù)的人物與熱情在其中躍動,在波濤洶涌的人間,矗立著一顆最崇高的靈魂,寧靜地鼓動著并震懾著狂風暴雨。他思想的自然的動作,使他從關(guān)于個人命運的小說,引入描述軍隊與民眾,描述千萬生靈意志交融著的巨大的人群的小說。他在塞白斯多堡圍城時所得的悲壯的經(jīng)驗,使他懂得俄羅斯的國魂和它古老的生命。
最初是一片靜止的海洋,俄羅斯社會在戰(zhàn)爭前夜所享有的和平,開始的幾章,以極準確的手法與卓越的譏諷口吻,映現(xiàn)出浮華心魂的虛無幻滅之境。直至這些活死人中最壞的一個、Baile親王才發(fā)出一聲生人的叫喊:
“我們犯罪,我們欺騙,而是為了什么?我年紀已過五十,我的朋友……死了,一切都完了……死,多么可怕!”
在這些暗淡的、欺妄的、有閑的,會墮落與犯罪的靈魂中,也顯露著若干具有比較純潔的天性的人——在真誠的人中,例如天真樸訥的RierreBesoukhoo,具有獨立不羈的性格與古俄羅斯情操的MarieDmitriwna,飽含青春之氣的Rostove;——在善良與退忍的靈魂中,例如Marie公主;——還有若干并不善良但很高傲且被這不健全的生活所磨難的人,如Andre親王。
可是波濤開始翻騰了,第一是“行動”。俄羅斯軍隊在奧國。無可幸免的宿命支配著戰(zhàn)爭,而宿命也更不能比這發(fā)泄著一切獸性的場合中更能主宰一切了。真正的領(lǐng)袖并不設法要指揮調(diào)度,而是如Koutouzoo或Bagnation般,“凡是在實際上只是環(huán)境促成的效果,由部下的意志所獲得的成績,或竟是偶然的現(xiàn)象,他們必得要令人相信他們自我的意志是完全和那些力量和諧一致的?!边@是聽憑命運擺布的好處!純粹行動的幸福正則健全的情狀,惶亂的精神重復覓得了它們的均衡。Andre親王得以呼吸了,開始有了真正的生活,……至于在他的本土和這生命氣息與神圣風波流離的地方,正當兩顆最優(yōu)越的心魂,Dierre和Marie公主受著時流的熏染,沉溺于愛河中時,Andre在奧斯丹里茲受傷了,行動對于他突然失掉了陶醉性,一下子得到了無限清明的啟示,仰身躺著,“他只看見在他的頭上,極高遠的地方,一片無垠的青天,幾片灰色薄云無力地漂浮著?!?/p>
讀戰(zhàn)爭與和平有感1000字篇4
今日,我向大家介紹俄國的列夫·托爾斯泰《戰(zhàn)爭與和平》這本書。
這本書的主要情節(jié)是圍繞著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華西里四大貴族家庭的生活展開的,生動地描述了1805年至1820年俄國社會的重大歷史事件。列寧曾說:“《戰(zhàn)爭與和平》當之無愧的是一部了不起的巨著!”
讀了這本書,我的感觸很深,以前,我曾很天真的想,戰(zhàn)爭多好呀!戰(zhàn)爭既能夠掠奪國土,又能夠增加威名,真是一舉兩得!《戰(zhàn)爭與和平》使我明白了戰(zhàn)爭的殘酷,和平的完美,和平是最可貴的,當和平的土地上硝煙裊裊升起時,也就意味著戰(zhàn)爭的開始——人們紛紛背井離鄉(xiāng),妻離子散,孩子眼中也都流露出了驚恐的神色,人們斷水斷糧,食不裹腹,一切都是那么的觸目驚心,慘不忍睹,和平,多么神圣的名詞!
我愿是一名和平使者,使各國都建立起友誼和信任;我愿是一只潔白無暇的和平鴿,帶著和平的使命飛向四面八方!讀罷《戰(zhàn)爭與和平》后,……
利用寒假這一段寶貴的時間,我最終讀完了列夫?托爾斯泰長達一百二十萬字的著作《戰(zhàn)爭與和平》,不禁松了口氣。這部帶有濃郁的俄羅斯民族風格的恢宏巨制的主要情節(jié)是圍繞著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華西里四大貴族家庭的生活展開,并以一八一二年的俄國衛(wèi)國戰(zhàn)爭為中心,反映了當時一系列的大事件。不僅僅如此,我們還能夠?qū)W到很多東西,包括哲學、歷史學、政治學、經(jīng)濟學、軍事學甚至宗教學等等,這一切綜合起來,就構(gòu)成了一個龐大的思想體系。
看完整本書,我習慣性地閉上眼睛,腦海里卻僅有那么少數(shù)的幾位如此真實和鮮活主角讓我無法忘懷。這幾個人物貫穿整本書的情節(jié),他們各自擁有不一樣的思想和性格,在他們各自不一樣的人生軌跡中,都經(jīng)歷了一場身心戰(zhàn)爭與和平的洗禮。
我忍不住想說說皮埃爾這個人,他留給我的印象太深了——
剛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在上流社會過著衣食無憂卻混沌不堪生活的皮埃爾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實再扮演著太多太多的主角:貴族、私生子、超級富翁,官場可憐的政治工具,公益者,戰(zhàn)爭俘虜,侵略者的朋友,好丈夫……
讀完了這本書,我接二連三地冒出了很多感觸,就如:小時候的我,總覺得戰(zhàn)爭這件事其實一點也不算是壞事,因為戰(zhàn)爭既能夠掠奪他國的國土,又能夠增加威名,真是一舉兩得!當讀了《戰(zhàn)爭與和平》后,每當翻閱到那些描述殘酷戰(zhàn)爭的篇章時,……
讀罷《戰(zhàn)爭與和平》,你真得會了解、聯(lián)想到很多很多……
讀戰(zhàn)爭與和平有感1000字篇5
《戰(zhàn)爭與和平》在我看來無疑是整個十九世紀最大的史詩,是近代的《伊里亞特》,整個世界無數(shù)的人物與熱情在其中躍動,在波濤洶涌的人間,矗立著一顆最崇高的靈魂,寧靜地鼓動著并震懾著狂風暴雨。他思想的自然的動作,使他從關(guān)于個人命運的小說,引入描寫軍隊與民眾,描寫千萬生靈意志交融著的巨大的人群的小說。他在塞白斯多堡圍城時所得的悲壯的經(jīng)驗,使他懂得俄羅斯的國魂和它古老的生命。
最初是一片靜止的海洋,俄羅斯社會在戰(zhàn)爭前夜所享有的和平,開始的幾章,以極準確的手法與卓越的譏諷口吻,映現(xiàn)出浮華心魂的虛無幻滅之境。直至這些活死人中最壞的一個、Baile親王才發(fā)出一聲生人的叫喊:
“我們犯罪,我們欺騙,而是為了什么?我年紀已過五十,我的朋友……死了,一切都完了……死,多么可怕!”
在這些暗淡的、欺妄的、有閑的,會墮落與犯罪的靈魂中,也顯露著若干具有比較純潔的天性的人——在真誠的人中,例如天真樸訥的RierreBesoukhoo,具有獨立不羈的性格與古俄羅斯情操的MarieDmitriwna,飽含青春之氣的Rostove;——在善良與退忍的靈魂中,例如Marie公主;——還有若干并不善良但很高傲且被這不健全的生活所磨難的人,如Andre親王。
可是波濤開始翻騰了,第一是“行動”。俄羅斯軍隊在奧國。無可幸免的宿命支配著戰(zhàn)爭,而宿命也更不能比這發(fā)泄著一切獸性的場合中更能主宰一切了。真正的領(lǐng)袖并不設法要指揮調(diào)度,而是如Koutouzoo或Bagnation般,“凡是在實際上只是環(huán)境促成的效果,由部下的意志所獲得的成績,或竟是偶然的現(xiàn)象,他們必得要令人相信他們自己的意志是完全和那些力量和諧一致的。”這是聽憑命運擺布的好處!純粹行動的幸福正則健全的情狀,惶亂的精神重復覓得了它們的均衡。Andre親王得以呼吸了,開始有了真正的生活,……至于在他的本土和這生命氣息與神圣風波流離的地方,正當兩顆最優(yōu)越的心魂,Dierre和Marie公主受著時流的熏染,沉溺于愛河中時,Andre在奧斯丹里茲受傷了,行動對于他突然失掉了陶醉性,一下子得到了無限清明的啟示,仰身躺著,“他只看見在他的頭上,極高遠的地方,一片無垠的青天,幾片灰色薄云無力地漂浮著?!?/p>
讀戰(zhàn)爭與和平有感1000字篇6
手捧一本《戰(zhàn)爭與和平》,仿佛置身于那個硝煙彌漫的時代。以往總是崇敬拿破侖的勇敢和智慧,從未想到從俄國的角度去看這一段歷史是如此不一樣。托爾斯泰以其深刻細致的筆觸向我們描繪了一幅宏大壯闊而又生動逼真的歷史畫卷。我從中看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也看到了個人在歷史洪流中的掙扎、探索。其中安德烈的形象最讓我印象深刻。
安德烈一出場就是一個看似隨和而又傲慢、冷漠的年輕公爵形象。他厭倦上流社會的虛偽、無聊,不愿意被這種生活所束縛,所以他進取參軍作戰(zhàn),期望在戰(zhàn)場上建立功勛,功成名就,實現(xiàn)自我的人生價值。然而他卻看到了戰(zhàn)爭的殘酷和統(tǒng)治集團的虛偽、無能,當他死里逃生回到家中又眼睜睜看著妻子難產(chǎn)死去。這一系列的打擊使他灰心喪氣,使他感到了生命的虛無。以往渴望建功立業(yè)的他隱居農(nóng)村,只想獨善其身。在皮埃爾的熱情勸說下,他漸漸振作起來,在自我的領(lǐng)地上實施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了成功,但他仍然決定自我“應當平靜而安穩(wěn)地度過后半生”。直到遇見美麗的少女娜塔莎,娜塔莎的美麗和無憂無慮激起了安德烈對幸福生活的向往。于是他再次走進了彼得堡的喧囂之中,加入了當時俄國的社會改革熱潮。他贏得了娜塔莎的感情,然而兩人訂婚后,娜塔莎的背叛又讓安德烈落入了生活的低谷。戰(zhàn)爭再度興起,安德烈身負重傷,最終在娜塔莎的看護下死去。
安德烈一生都在追尋著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價值。在起起落落中,他苦苦思索,尋求著一種超脫世俗生活的價值所在。安德烈的思索也啟發(fā)我們讀者的思索:生命的意義到底是什么?人應當怎樣生活?這樣的問題我想每一個有自我意識的人都應當以往想過,也很可能像安德烈一樣經(jīng)過了一個反反復復、時而興奮、時而落寞的痛苦的內(nèi)心掙扎過程,甚至很可能到此刻都沒有找到能夠真正說服自我的明確答案。我想,這個我們苦苦追尋的、左右我們的生活態(tài)度的東西就是我們常說的人生哲學吧。每個人的人生哲學都不盡相同,然而每個人追求人生意義的過程卻頗為相似。是也?非也?哪里有衡量的標尺呢?
千百年前,屈子立于汨羅江畔嘆曰:“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直到此刻每個人都還是一出生就在不斷追尋,并且在這個追尋過程中成長、老去、直至死亡?;蛟S,生活的意義、生命的價值就在于這如同夸父追日一般永不停歇的追尋吧!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fā)笑”,然而人類怎能停止思考呢?雖然奧斯特洛茨戰(zhàn)場上高遠的天空依然飄浮著寧靜、鎮(zhèn)定的白云,老榕樹依然歲歲枯榮,安德烈的心靈歷程卻不會停止。
讀戰(zhàn)爭與和平有感1000字篇7
《戰(zhàn)爭與和平》這本書主要以抵抗拿破侖侵略的衛(wèi)國戰(zhàn)爭為中心,通過對幾個貴族家庭的詳細描寫,反映了從1805年到十二月黨人起義前夕這段歷史時期的俄國生活。
1805年,拿破侖集結(jié)軍隊繼續(xù)向西挺進。俄國受到了威脅,遂與奧地利簽訂盟約,共同抵抗法軍。
雖然到處都是人心惶惶,但人們的生活并沒有被打亂,貴族們依舊舉行盛大的舞會接待客人,依舊和朋友們聊天玩樂。在莫斯科,人們生活平靜,在另一邊庫圖佐夫卻在帶領(lǐng)軍隊抵抗法軍的入侵。皮埃爾的父親去世了,他從一無所有變成了俄國首富,姑娘們都對他另眼相看;安德烈公爵參軍了,公爵夫人為他生了一個胖小子,但公爵夫人死去了;尼古拉還一直在追求著索麗婭。沒過多久,安德烈向娜塔莎求婚,可娜塔莎同時愛上了阿納托里。過了一段時間,戰(zhàn)爭打到莫斯科來了,人們紛紛離開,逃往別處。戰(zhàn)爭進行得很激烈,雙方傷亡慘重,安德烈也在戰(zhàn)役中犧牲。拿破侖似乎很有勝算。1812年,意想不到的事發(fā)生了,俄軍勝利了。從那以后,生活恢復了平靜。娜塔莎與皮埃爾結(jié)婚生子,瑪麗亞和尼古拉也結(jié)婚了,人們都生活得很幸福。
從文章中我體會到衛(wèi)國戰(zhàn)爭中,俄羅斯人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偉大的力量。人民都愿意參軍為國犧牲做出自己的貢獻,他們不怕死亡,隨時隨地做好準備戰(zhàn)斗,只要國家用得上他們,他們哪怕是死也要完成任務。文章中許多平民出身的士兵和軍官就擁有這種精神:樸實英勇、藐視死亡,他們都很有英雄氣慨。文章中的庫圖佐夫遇事沉著冷靜,腦子很靈活,每一步都思考得很詳細、很周到,是人民智慧的體現(xiàn)者。在戰(zhàn)爭中俄羅斯能以少勝多,他的功勞是不可磨滅的。小說中的三位貴族優(yōu)秀青年安德烈公爵、皮埃爾和尼古拉公爵,都曾英勇地投身到衛(wèi)國戰(zhàn)爭的最前線。安德烈公爵不僅是庫圖佐夫的好助手,還是人民心目中的勇士。他為國捐軀,人們永遠都不會忘記他。士兵們都是冒著生命危險在戰(zhàn)斗。他們從來沒有想過退縮,只想著怎樣才能勝利,才能讓子子孫孫們幸福地生活,他們從來沒有為自己想過。那些被法軍抓走的俘虜們,他們就算死也不屈服,也不出賣國家和人民,與膽小怕死、傲慢自負的拿破侖相比較,他們顯得多么偉大、多么高尚。雖然他們很平凡,但是他們所做出的是令人尊重、敬愛的事,我們要向他們致敬,也要向英勇的將軍、士兵、統(tǒng)帥等等一些人致敬,感謝他們所付出的一切!